【48812】水酒尽欢 (三)战国中山国青铜器——酒器、水器

发布日期:2024-07-13    作者:乐鱼体育综合登录

  史书记载中山人好饮善酿,“能造千日酒,饮之千日醉”。在中山王厝墓中世人发现了色彩浓如墨玉和淡似翡翠的两种美酒,出土时酒香扑鼻。化验证明:这是世界上迄今发现最陈旧的什物酒,距今有2300多年的前史。能将这陈旧的酒存下来,当然离不开精巧的青铜盛酒器。青铜酒器又分盛酒器和饮酒器两类。盛酒器有尊、方彝、壶、樽、卣、罍、瓿、觥、盉、尊缶。饮酒器有爵、角、觚、斝、觯(又叫“五爵’)。壶、盉、瓿既是酒器也归于水器。青铜水器大致可分为承水器、灌水器、盛水器和挹水器四种,可分红盘、匜、鉴、盉、盆、盦、皿和罐等。本文按器形介绍中山国出土的青铜酒器和水器。

  子口盖圆鼓顶,盖坡面有等距的三个云形钮。侈口,束颈,溜肩,圆鼓腹,平底,圈足。肩部两边各有一兽面衔环,颈下部、腹上部及腹下部各有一道凸弦纹。器体通高44、口径13.4、腹径31.2、底径19.5厘米。中山成公墓出土。

  平口微侈,短颈,鼓腹,平底,圈足。颈下肩部有左右对称的竖环耳各一个,下腹与底之间的正中处有一竖环耳。自颈下部至底部饰有凸起的横绹索纹四道和直绹索纹六道,绹索纹相交处扣勒成绹索环孔,孔内饰阴刻雷纹。经纬绹索相交把壶身隔成十八个方格网区。壶身饰凸铸窃曲纹,以小而密的凸点纹为衬底。圈足外饰绹索纹。高29.7、口径10、底径13.6厘米。战国前期中山鲜虞族墓出土。

  有盖,侈口,平唇,短颈,溜肩,鼓腹,平底,圈足。盖圆鼓顶 ,坡面有等距理由三个云形钮。肩部两边各有兽面衔环。腹部有两道凸弦纹。圈足立壁自右至左刻有二十一字铭文。器内保存着一壶液体,啓盖时飘出浓郁的酒香。液体呈墨绿色,经北京发酵研究所取样化验,内含乙醇,证明是酒。通高45.5、口径14、腹径32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有盖,侈口,平唇,短颈,溜肩,鼓腹,平底,圈足。盖圆鼓顶 ,坡面有等距理由三个云形钮。肩部两边各有兽面衔环。腹部有两道凸弦纹。出土时器内盛满清水。合计有182字铭文。通高44.9、口径14.6、腹径31.2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有盖。仰望壶身呈方形,直口,溜肩,长方腹,鼓腹,平底。盖为子口盝顶形,盖顶中部有半环形钮,壶底中部下为长柄鼓腹形捉手,喇叭形圈足座。通高24、口径5、腹径9、底径5、座径9厘米。这种较为特别的有盖小方壶,只要在中山国鲜虞贵族墓葬中才有所发现。此器物的存在,可能与其时的王族员保留有鲜虞习俗有关。中山成公墓出土。

  有盖,直口,小折沿,短颈,溜肩,鼓腹,平底,方圈足。器之最大宽度在腹部,肩部两边各有一兽面衔环。兽面圆睛杰出,毛纹细腻。盖子口,盝顶,四个坡面各有一云形钮。胎壁轻浮,棱角周正,通身饰各种勾连云纹图像,图像斑纹是在模铸好纹线沟槽中镶嵌红铜和绿松石及填蓝漆而构成,斑纹于不一样的部位改换不同的方式。器盖纹饰是由镶嵌红铜丝和填蓝漆构成,细线用铜丝,宽沟填以漆。顶部饰三角勾构成方格状云头纹,于四坡面饰变形云纹。器身纹饰则以模铸阳纹为主题,暗沟填以红铜和绿松石衬地。通高45、口径11.3、腹径22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器形为盝顶形盖,直口平唇,短颈,溜肩,鼓腹,平底,高圈足。盖子口,顶部四坡面各立一云形钮。壶身周正,棱角清楚,四角的肩部各立一弯曲上攀的龙饰。腹两边上部各有一兽面衔环铺首。铺首周边线刻卷云纹,兽面狰狞而杰出,两眼倒竖圆睁,眉须毛鬣长而涡卷,似一透雕兽面贴附其上,浮雕作用极佳。盖顶云形钮厚长而挺秀。龙作曲身上攀状,两翅背立,毛鬣倒卷,肌肉杰出,两眼圆睁,张口俯首,其上攀之意向正是盖顶之云端。壶之四壁镌刻450字长篇铭文。通高63、最大径35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器身仰望呈长圆形,口外敞,短颈,溜肩,两环耳,腹稍鼓,平底,长圆形圈足。圆鼓顶盖,子口,盖顶斜面上有三个等距的环钮,钮顶上出一短柱锥顶饰。壶仿照北方民族骑马所用盛水或酒的皮郛形象。器身络带纹每面构成田字形。带纹较宽并且带中心微下凹,是仿皮带之状。器身勒带处稍下凹,其他又略微兴起,皮带紧兜盛酒皮郛的形象作用逼线、底短径9.3厘米。中山成公墓出土。

  有盖,侈口,短颈,圆弧肩,扁身,平底,长方形圈足。器身扁平,抹角成桃边形,左右两边呈圆形,肩部各有一兽面衔环。盖子口,圆鼓顶,盖面等距立置三个环形钮。出土后发现壶内盛满液体。液体明澈通明但呈浅翡翠色,还闻到有浓郁的酒香气味,经北京发酵研究所化验证明是酒。通高45.9、场36.5、宽15.3、口径15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壶身扁方,鼓腹,矮圈足,平盖。盖面两边装修兽首衔环,兽首的双眼镶嵌绿松石。壶肩两边、腹部四面设有三组六个对称的麻花形提环,显然是为穿提链而作。壶身四面表面均饰兽面纽结两层绳子纹,圈足表面装修由三角云纹组成的绳子纹。此壶造型、纹饰仿照游牧民族立刻盛水盛酒的皮郛款式,匠心独运。口径9.8、通高40.8厘米。唐县北城子战国初期墓出土。

  提链素面壶,圆盖面上有三个半圆环状钮一字排开,左右两环为横向钮,钮内套有大环,提链穿于大环内,盖顶中心钮为纵向。颈两边有对称的半圆形环钮各一个,钮内套有提链,提链共有七节,第四节为提梁。壶身母口,颈上部微侈,鼓腹,平底,圈足。壶腹部有两周凸弦纹,腹部正中有一纵向竖环钮。圈足底部稍内敛。壶高32.3、壶加链通高50、口径12.6、腹径21.7、底径11厘米。战国前期中山鲜虞族墓出土。

  器口外侈,束颈,溜肩,圆鼓腹,平底,圈足。子口圆鼓顶,盖顶中心有一环鼻联合两节铜链和一圆环。肩部两边各有一铺兽面,兽面鼻内联合七节铜链,两边铜链衔接于中心的龙首璜形提手上,一起构成提链。盖上两节铜链由其圆环套在提链上,圆环既可在提链上自在移动便于敞开,也可确保器盖不脱离壶体。壶腹圆鼓,在肩部、上腹、下腹三处饰三道凸弦纹。此种提链壶便于带着,在北方民族中此种带提链的用器较为盛行。器高31.5、带链通高40、口径10.3、腹径21.3、底径12.3厘米。中山成公墓出土。

  有盖,器口外侈,颈部内收,溜肩,圆鼓腹,平底,圈足。盖子口圆鼓顶,顶中心有一环鼻联合两节铜链和一圆环。肩部两边各有一兽面衔环,每环联合铜链五节,两边铜链联接于中心的龙首璜形提手上,圆环既可在提链上自在移动便于敞开,也可确保器盖不脱离壶体。壶腹部圆似葫芦,天然使咱们想到这种壶是仿北方民族便于带着的葫芦制成。圈足立壁刻有铭文。器高32.6、通链高44、口径12.4、腹径21.4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有盖,直口,圆肩,带流,圆鼓腹,平底。器肩有弓形提梁。底外部有圈足状凸环,三蹄足。子口盖,微鼓,盖面中部有一环形钮,钮中套一圆环衔接提梁。提梁是条爪龙,呈弓形,两头以龙爪于盉肩部联合。龙首衔凤首,龙首上有两角,圆眼。龙身通体饰摆放有序较稀少的云鳞片。流为凤首,张口鼓喙,圆眼,半环形耳,面部刻饰云纹。盉体呈扁圆形,腹中部有一道凸弦纹。肩、上腹和下腹部饰三周鸟纹带,每周带纹内由两条凹弦纹内饰两圈鸟纹组成。此器造型生动特别,纹饰精巧细腻,可见弓形龙正伸首张嘴咬住了凤首的后脑勺,凤张口作惊惶状。此组图饰将这一片刻的情形展现无遗。盉体高16.6、带梁通高24.1、通长26.65、口径10.9、腹径22.6、底径11.5厘米。中山成公墓出土。

  有盖,口微侈,折唇,宽肩,器肩有弓形提梁,前有一流,圆鼓腹,圜底,三蹄足。子口盖,盖面微鼓,顶中部有环鼻,鼻内套有铜链两节,另一端有一圆环套在提梁上,以避免盖脱离器体。璜形提梁,璜为一龙,龙首昂扬于凤首上。盉身上肩部两边各有一环形立钮,中心穿以龙爪,爪为铆钉,以紧接盉。龙首双目圆睁,有两立角,卷尾。龙通身饰卷云纹。龙首下为一展翅凤,嘴作流口,坐落顺提梁一端下部的盉肩上。盉腹部有一周凸弦纹。此器造型娇小玲珑,匠心独运。盉高15.3、带梁通高17.6、口径6、腹径13.5厘米。中山成公墓出土。

  器肩有弓形提梁。有盖,直口窄折唇,宽肩,前有一流,扁圆形鼓腹,平底,底外部有圈足状凸环,三蹄形足。提梁两头为龙首,吻接于两肩。流为一凤首,嘴作流口,坐落顺提梁一端下部的肩上,合理两足间的上方,可确保注酒时的稳定性。盖子口圆鼓顶,顶中心有一环钮联合两节铜链,另一端有一圆环套在提梁上,以避免盖脱离器体。腹中部有一周凸弦纹,弦纹呈圆棱形。通高22.4、口径10.7、腹径21.9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口沿平折,短颈,广肩,鼓腹,平底略凹。肩部有左右对称的兽面衔扁平环各一,腹部左右两边各有一个竖环耳。肩部通过修补。颈部饰夔龙直角勾连纹带一周,肩部饰蟠虺三角勾连纹带一周,底都填有雷纹。腹上部饰夔龙勾连纹带一周,其上下边框各饰一周绹索纹。兽面所衔之环上饰雷纹。腹部竖耳饰暗虺纹。高29.7、口径15.1、底径16.8厘米。战国前期中山鲜虞族墓出土。

  器形为一四腿直立兽,兽首前伸微昂张口,口为流,兽鼻作卷云纹,双眼圆睁,用绿松石作眼球,双眉饰生长而浓的波状形,双耳斜立,耳内饰以云片纹,颈部饰以项链,圈上镶豆形包金泡饰,胸肌饱满,腹鼓圆,兽背有活页盖,盖钮铸成一天鹅在水上凫游,天鹅作回忆搓羽状。天鹅茸毛纹极端精密,神态慈祥而赋有气愤。兽腿粗大健壮有力,蹄足。兽尾天然下垂,尾尖微翘。兽首及身、腿、尾饰满勾连云纹,头部和身部饰错银错红铜镶金镶绿松石斑纹。牺尊通长40、高28、体宽16厘米。中山成公墓出土。

  勺体椭圆形,沿微侈,底略圜。勺柄筒状,由下向上渐粗,銎内安黑漆木柄,出土时尚存残柄朽木,上下有销钉孔,孔内尚有竹制销钉。勺柄刻有铭文。中山王厝墓出土。

  盛酒用具。此器形体较大,圆形,口外折成宽沿,短颈广肩,圆鼓腹,矮圈足。肩部两边有一对兽首环形耳,环耳下套薄片大圆环,另两边有一对扉棱式耳,扉棱上浮雕蟠龙六条。腹部由双凸棱綯纹结成络绳纹四周,将器身等分为三层24个纹饰区,其内填满细密弯曲的蟠虺纹。圈足饰綯纹一周。纹饰呈浅浮雕状凸起于器身之上,规则而华美。器形匀称高雅,斑纹烦琐绮丽,做工极为精密。口径21.3、腹径38.4、通高30.9厘米。唐县北城子战国初期墓出土。

  与匜同为盥洗器。侈口折沿,直壁腹,阔圜底。器壁两边各有一吊环,环鼻和盘体铸接成一体。因盘胎很薄,吊环内加圆帽可使之结实。器壁一侧刻有十二字铭文。器沿河底部粘附有麻布和漆器的残迹。高10、直径52.4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器身椭圆,深腹,小平底,矮圈足。匜的流口为兽头状,兽耳耸立,双睛镶嵌绿松石,兽口打开构成流口,憨态可掬。兽身两边饰铺首衔环,颈下有一环,尾部有一兽形鋬。匜的上腹铸两周凸绳纹,绳纹间为蟠虺图像,绳纹下作三角兽面纹,圈足表面作绹索纹。器身硕大,造型浑朴生动。通流长37、宽34.5、高34.2厘米。唐县北城子战国初期墓出土。

  匜通体若飞凤,流作凤首形,喙部能够启合,倒水时主动打开。匜身椭圆,大口斜沿,圜底,下有三个兽面纹蹄形高足,尾部有枭首蛇身环形鋬。腹部两边各有一铺首衔环。凤首雕琢精美,尖喙,矮冠,圆目,眼圈饰茸毛纹一周,头部空白处阴刻流通的云纹和鳞纹。铺首周围阴刻打开的凤翅,内底浅雕四条鱼纹。造型轻盈秀美,环纹精密,是战国青铜器中的珍品。高16.5、通长24.3、口径11~14.9厘米。唐县北城子战国初期墓出土。

  器身椭圆,前有流,后有衔环铺首,口微敛,腹部稍鼓,下部内收,平底。口下部侧壁自右至左刻十九字铭文。因器身很薄,铺面与器身铸接后,内加圆帽使之结实。器高8.4、口横径24.4、顺流长28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子口盖,罐口稍侈,方折唇,圆肩,鼓腹下收为圈足。盖顶圆鼓顶,顶中心有一环形钮联合两节铜链,铜链另一端联合一环。肩部两边各有一兽面,兽面鼻内联合五节铜链,铜链与上端龙首璜形提手联合成提链。盖上铜链之圆环套于提链上,既能自在移动,又确保器盖不脱离罐体。器通高10.7、带链通高19.4、口径7、腹径12.2、底径7.1厘米。中山成公墓出土。

  折沿,直径,鼓腹,平底,圈足。上腹部饰以宽带纹,宽带纹下为一周凸弦纹,带纹上有对称的铺首衔环二个。盆内底部中心立有一高柱,柱底为一宽出柱的础,础上为立柱,柱鼎饰一展翅欲飞的鸟,鸟作侧首状,圆眼尖喙。鸟背上饰有羽纹,鸟身高出盆口。器通高22.4、盆高17.3、口内径33.3、沿宽1.1、底径18.7厘米。中山成公墓出土。

  直立壁,小折沿,璧至下部折角斜向内收到中部成平底,底下有束腰圆柱承托,柱下有圆形圈座。盆内底部中心伏有一鳖,背驮圆柱,柱顶停有一鸟,颇似雄鹰,双爪紧抓纠结的双蛇头部。鸟作展翅飞翔状,长颈斜扭,头顶左、中、右各饰羽冠,头部上扬,两鸟眼视天,长喙约占头部五分之三,张嘴嘶鸣,茸毛饱满,强健有力,形象传神,生趣盎然。鸟之下连一筒状銎,将鳖背上的圆柱整个套在里边,使鸟在其上能够随人意而滚动。盆身外壁饰等距四个飞鸟衔环,奇妙特别。圆座上饰镂空蟠螭纹,但却是鳞皮蛇身,有爪。蟠螭可分四组,每组二螭纠结,口衔圈足,尾连束腰圆柱。二螭间出一小螭,后连双螭,口亦衔圈足。两组蟠螭间连一弯曲之虺,相邻两螭以爪抓虺,调和天然。圈足立壁上自右至左刻有十字铭文。此器鸟、圆柱、盆体、圈座几部分先铸出,然后将圆柱下端榫头刺进鳖背及盆底的圆孔中,由下面浇铅焊死,盆体和圈足也是如此,两部分套接后由下部浇铅焊牢,但表面却难以找到缝隙,仿若一体。器通高47.5、盆径57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折沿,敞口,直颈,折腹,小平底。颈部两边有对称的竖耳环各一。鑑颈部内部刻有头尾相衔的夔凤八个,夔凤作直伸伏地状。鑑内腹壁刻的一幅图像的内容是以半副刻画出一座庄院修建,中心为高二层的楼台修建,庄院内的人们正在忙于做宴前的准备工作,有用大鼎煮肉者,有忙于装酒者,有送已猎获的禽兽之肉者。另半福是打猎者的活动场景,除了步行射猎的猎人外,还有两组猎人头戴羽饰,站立在马车上张弓射箭,将禽兽赶往前面树林中设伏的兜网之中。在铜鑑的打猎画面上,呈现用车打猎,在已出土的战国青铜器上的打猎图中,尚属罕见,也是其时鲜虞族员举办严重活动中的一幅实际记载的写生图。口外径46.5、底径24、高16.5厘米。战国前期中山鲜虞族墓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