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个都精美绝伦老凤祥这些金银细工宝贝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

发布日期:2024-01-15    作者:乐鱼体育综合登录

  青铜器是中国文明史的开端,最早是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特别是商代高超的青铜器制作技术,为后人留下了取之不竭宝贵遗产,一直护佑着中华民族独秀于世界民族之林。

  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凤祥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就是从传统青铜器浇铸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中国的金银细工相关作品个个精美绝伦,蕴涵了中华民族独特智慧,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在明清时期,珐琅、景泰蓝工艺的运用,更是让金银细工制作技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主要制作流程包括绘图、雕塑、翻模、抬压、拼装、焊接、灌胶、绘錾、表面处理、镶嵌、装配等一系列工艺流程,用金银细工技艺制作出来的成品具有精、准、美的风格,积淀了中国的先进文化思想和优秀的工艺技术,而且因为是手工制作,个个是孤品,不会出现一模一样的两个作品。

  “精”指精细,如果达不到一定的精细度,细工也就不能称之为细工了。细工摆件有的薄如蝉翼,有的细如发丝。“准”指作品形体准确、纹饰结构到位、神态逼真。这种对“准”的把握,是靠手艺人多年的经验积累来完成的,不是通过数据库周密计算来的。“美”指手艺人在制作中,能体现手工艺的“材美工巧”的造物思想。物品造型形态完整、动静相约、语意双关、精美多样,处理手法做到主次分明、饱满有序。

  制作金银细工作品,第一步是要选定题材,确立主题,绘成图纸,然后按照图样将泥料塑成立体的造型,再进行翻模,翻模后用厚0.6~0.7毫米的铜片(黄、紫铜均可)在凹凸锡合金模上敲扳,压制出铜壳皮后,用剪刀将金、银片按摆件外观尺寸下料,回火,放在凹凸形锡合金模中间,捶压锻打成形。再剪去毛边,严丝合缝地拼装,并用铁丝把这么多东西固定好,用金或银焊料焊接为一体。

  以上工序完成后,就到了灌胶流程。将制作摆件的专用胶加热,灌入摆件体内,灌的时候要灌实灌满,便于錾刻。待专用胶冷却凝固后,再用锤子敲击、抬压整形,锉平、油光,描绘图案,錾刻饰纹。并且要用酸洗、刷洗、抛光、滚光、砑光,使得器型表面光亮美观。使用景泰蓝、珐琅,最大的作用是使器物表面更加富丽堂皇。运用镶嵌工艺,能够准确的通过设计的基本要求,在器物上镶嵌珍珠、玛瑙、翡翠等宝石。

  金银细工技艺是中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瑰宝,作品兼顾技术性与艺术性。制作金银细工产品,凿、挑、拨、弹、扳……丝毫不能马虎,细微之处全凭一刀刀、一锤锤刻画出来。完成一个作品,一般要数周、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制作的步骤也很辛苦,不仅要动手、动脑,还需要耐心,更需要悟性。

  1848年,老凤祥初创时候,创始人就是掌握了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精华的能工巧匠,1931年老凤祥就已经凭借雄厚的技术力量位居当时的九大银楼之首。解放后,在国家的支持下,老凤祥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得以传承,并为国家承担了很多重大的项目。1954年上海中苏友好大厦(今上海展览馆)的锥体钢塔、角亭的鎏金,1959年北京人民大会堂直径9.5米的大型鎏金五星葵花顶灯,建国十周年人民大会堂国宴用的银餐具等等,都是老凤祥的金银细工杰作。1972年,老凤祥还独创了精密失腊浇铸、自动项链生产和无氧电镀等新工艺,让金银细工技艺得到逐步发展,填补了国内空白。

  1998年4月,刘海粟国际艺术基金会在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访问中国时赠送给安南的当今世界上第一本由纯金制作的彩色画册──《世纪伟人》,是老凤祥工匠在传统金银细工技艺基础上,辅以高科技手段研制出的金纸印成的金书。这本金书以一生中50张精选照片为内容,由62张含金量为99.99的金纸制成,整个制作用了一年才完成,开创了金纸制作、印刷、装帧等工艺之先河,并申请了吉尼斯记录。此书,也成为联合国珍藏的中国第一本图书。

  许多年以来,老凤祥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第五代传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心一,带领沈国兴、朱劲松、吴倍青等弟子,创作出了很多传世精品。

  老凤样的金银细工制作技艺被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也将让这一精湛的技艺更好地传承,发扬光大。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