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奴》:重述中国神话的独特声音

发布日期:2024-05-22    作者:新闻中心

  上世纪90年代,读者因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小说原作《妻妾成群》而知道苏童的名字。最近根据苏童小说改变的电影《茉莉花开》的放映使人们再度聚焦苏童。作为一名严肃作家,苏童20年间在创作一系列“江南奇妙故事”的同时,还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标高——超越所有以前的自己。在日前召开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他又推出新作《碧奴》。

  《碧奴》是苏童继《蛇为何会飞》之后,用4年时间创作的首部长篇小说。借助一则中国的传统民间故事,扩展成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经历是苏童从未有过的。“它给了我一种想不到的冲动和热情”,苏童说。

  据悉,《碧奴》是中国作家热情参加国际出版项目“重述神话”的第一部作品。“重述神话”是由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发起的,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国际文学出版项目。最近几年,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凯伦·阿姆斯特朗、简妮特·温特森等一批世界各国的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和提名者,以及世界级畅销书作家都热情参加了这一个项目。因此《碧奴》一出版,即获得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主持人:目前,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较小。通过参与“重述神话”项目促使中国文化通过出版走向国际市场,再努力通过产业化、市场化的渠道走向世界,是今天出版界的任务。《碧奴》此次在全球同步发行,无疑具有示范性的作用。中国故事很多,你为什么从中选取孟姜女的故事进行重述?这一个故事中什么最打动你?

  苏童:我曾在“大禹治水”与“孟姜女哭长城”两个经典神话中徘徊,但后来考虑孟姜女的故事更感人,你想,为丈夫千里送衣并用眼泪哭倒长城,可谓悲伤到顶、浪漫到顶。孟姜女让我入魔了。

  给孟姜女取名为碧奴,更多的是为摆脱神话原型的束缚。碧奴的形象之所以有意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最终以“眼泪”为依托得以完成使命。通过《碧奴》画一个情感的梦,源于我的一种真正感动。我是在借助创作《碧奴》来重温现代社会一种久违的情感。其实我是在借助碧奴探讨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感情深,究竟能深到什么程度,一个人为另外一个人牺牲,又能够牺牲到什么程度?

  在当代,人们做事的动机不会那么单纯,眼泪和悲伤也仅仅是眼泪和悲伤,而不会有力量,所以我最终坚定选择此题材来创作。

  主持人:这部作品的人物设置很有意思,好像整部作品只有碧奴一个人是真正的人,并且自始至终贯穿其中。她甚至没有和自己的丈夫有正面的交往,而其他的如青蛙、鹿人孩子等又似乎是独立存在的,您在作品中如何来处理这些形象的关系?

  苏童:我的小说里只有女主角,没有男主角,碧奴千里迢迢去长城等待丈夫,但是她依然没有等到丈夫,只是看到山谷里有一股烟,这有很大的可能是她的丈夫,也有一定的可能不是。

  在写作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我似乎想变成一匹马或一头驴,让碧奴骑着到那里去。因此整个小说创作中只有我和碧奴,就变成非得让碧奴完成这个旅程。人物的设置和组织在我这里都是比较随意的,但是最后又有悬念。因为各位明白,书中我把眼泪作为一个形象,眼泪当然并非是一个人物,但是它变成一个很重要的形象来塑造。所以在更多的时候,我在塑造碧奴,是通过碧奴身上泪的传奇来塑造的。

  主持人:我国很有悠久的神话传统。和希腊神话自成体系的特点有所区别,我们的神话往往是片断的、不系统的,除此之外,你感觉中国神话还有什么特点?

  苏童:中国的神话是随意的。许多中国神话在善、恶之间打转,但是孟姜女和大禹的故事都跳出了这个圈子,东方神话从来就没交代一种英雄或神的使命,这是东西方神话的根本不同。

  乐黛云:中国民族文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重情。情是支配中国文化很重要的因素。

  孟姜女经过了很多的痛苦,但是用了多少神话的色彩把这种情描述得非常透彻,用眼泪换来了全世界,写得非常动人。苏童用他一贯的写作特点把它反映出来了。今天重读神话、重述神话都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神话,它蕴含的包容性可以帮助我们去体验一种新的超艳丽的价值,他让我们把它当成一种可利用的资源。让我们用不同的眼光去观看世界。

  主持人:中国神话应该有很重要的价值,但是对中国神话的重述目前好像不是很多,这是什么原因?

  李锐:实际上,世界上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都有各自不同的神话。中国文化也不例外,也有自己非常不同的远古神话、中古神话,中国作家应该努力用方块字来表达自己。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写作者要把文化传统的源头激活起来,变成自己创作的灵感,也变成自己创作的题材。

  苏童:目前中国神话的改编作品较少,这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倡导有关。作家有时没有真正挖掘自己身边的小说资源,而只是片面地攫取现实资源,忽略了身后的资源。中国的神话资源十分丰富,怎样汲取神话中的营养并跳出神话,是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主持人: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曾说,现在我国出版业是国际引进的比较多,国内走出去的比较少。造成这样的一种情况主要是我们文化观念比较陈旧,文化经营方面同世界不接轨,语言的困难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参加“重述神话”国际出版项目与以往单纯的图书版权贸易不同,这次合作是我国出版业第一次真正与海外权威出版集团在策划、出版、发行、宣传等领域全方位的合作。但是,我国目前在国际版权出版方面还没形成规模。

  乐黛云:这些故事既表达了我们中国人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也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发展、繁衍,以及实现自身理想的过程。如何把这么丰富的中国神话故事传播到世界各个民族去?虽然使用汉语的人数多,但是地域交流上有很大的障碍。“重述神话”这一个项目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我们中国的作家、出版家,眼睛要盯着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和传播,不再盯着本国的范围,“重述神话”这一个项目,一开始策划就带有国际性,把世界各地的文化内容和出版事业结合起来。

  主持人:记得曾在一次讲话中谈到,用我们中国文化的样式、中国文化的风格、中国文化的气派来传达中国文化价值观,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所以今天我们能有这样一个作品重述中国神话一样,将来有更多的作品进入世界,那是我们民族的希望。

  凡本网标注明确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