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12】寒假读书白鹿原——陈忠实

发布日期:2024-07-30    作者:铸铜产品

  《白鹿原》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白鹿两家矛盾纠葛组织情节,以反映白嘉轩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在时代变迁与政治运动中的坚守与颓败为叙事线索,讲述了白鹿原村里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间的故事。白家人沿袭村子里的族长,主人公白嘉轩一生娶过七个妻子,最后一个陪他终生,并育有三儿一女(白孝文、白孝武、白孝义、白灵)。鹿三是白家的长工,黑娃是他的长子。鹿家以鹿子霖为代表,他有两个儿子(鹿兆鹏、鹿兆海)。

  小说主要介绍了他们的下一代白孝文、鹿兆海、黑娃这一代人的生活:白家后代中规中矩,黑娃却从小就显现出不安分。长大后,白孝文继任族长,黑娃在外做长工,认识了东家的小老婆田小娥,他将她带回村后,受到村人的排斥。黑娃离开村子后投奔革命军,又成为土匪。在此期间鹿子霖、白孝文等都吸上了,将家败光,去异乡谋生。鹿三以儿媳田小娥为耻,最终杀了她,因终日被田小娥死时的情形折磨而死去。白孝文则在外重新振作,终有一番作为,白灵加入了。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

  陈忠实1942年生于西安市灞桥区,1965年初发表散文处女作,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出版《陈忠实小说自选集》三卷、《陈忠实文集》七卷及散文集《告别白鸽》等40余种作品。

  《信任》获1979年全国短篇小说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1990-1991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8),在日本、韩国、越南翻译出版。曾十余次获得《当代》、《人民文学》、《长城》、《求是》、《长江文艺》等各大刊物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及西安工业大学陈忠实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作协名誉主席。

  白嘉轩家的长工,与白嘉轩亲如兄弟,为人耿直,坚韧,勤劳,自尊,恪守做人的本分。

  鹿三之子,小名黑娃,他从小便是倔强的,长大后不愿自卑于白家的恩赐选择出走闯荡做麦客,冲破礼教的束缚顺从人性中最根本的选择迎娶田小娥,黑白两道几个来回又回到儒教之中。

  精明强干,争强好胜,无原则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好色成性。最后,有灵性的生命被抽走,生不如死,毫无尊严的死去。

  鹿子霖长子,员,白鹿原反封建斗争的旗手,他有勇有谋,对革命事业坚持不懈。

  白鹿镇中医堂医生、世代为医,性格冷静,看淡钱财。一直在白鹿两家之中相互调和。

  白嘉轩姐夫,书中最具智慧的人。自幼苦读,昼夜吟诵,孤守书案,饱学儒雅,淡泊名利,慧眼看世。每次众人遇事疑难不能决,朱先生只几句就能点醒。

  文学评论家白烨:《白鹿原》本身就是几乎总括了新时期中国文学全部思考、全部收获的史诗性作品。

  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孟繁华:读完这部雄奇史诗之后,获得的第一印象就是做了一次伪历史之旅,左边的正剧随处都在演戏,右边的秘史布满了消费性的奇观,这些戏剧与奇观你可看可不看,随心所欲,在久远的隐秘岁月里你意外地获得了消闲之感,早有戒备的庄重与沉重能够获得消除,因为你可完全不必认认真真地对待这一切。

  当代作家雷达:我从未象读《白鹿原》这样强烈地体验到,静与动、稳与乱、空间与时间这些截然对立的因素被浑然地扭结在一起所形成的巨大而奇异的魅力。

  散文家游宇明:《白鹿原》正是土洋结合家野合壁的产物,它有传统现实主义的技巧,有黑色幽默的,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它对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大胆借鉴。

  学者郑万鹏:《白鹿原》在深层意义上重构了民族精神。它继《四世同堂》给民族主义以最高褒扬。《白鹿原》问世使民族文学在更高意义上崛起。

  陈忠实出生在西安东郊白鹿原下的蒋村,年少时就在这片黄土地上挖野菜、拾柴火。白鹿原的春夏秋冬、草木荣枯,陈忠实都再熟悉不过了。陈忠实了解白鹿原昨天的办法,一种原因是走访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从他们的记忆中去找寻家族历史记忆的残片。另一方面,他仔细查阅有关白鹿原的县志。

  尤其是当他看到二十多卷的县志,竟然有四五个卷本是有关贞妇烈女时,感到既惊讶又费解。那些记述着某村某某氏的简短介绍,昭示着贞节的崇高和沉重。县志里往往是某女十五六岁出嫁,隔一二年生子,不幸丧夫,抚养孩子成人,侍奉公婆,守节守志,直到终了,族人亲友感念其高风亮节,送烫金大匾牌悬挂于门首。

  这些布满了几个卷本密密麻麻的贞节女人们,用她们活泼的生命,坚守着道德规章里专门给她们设置的志和节的条律,经历过漫长残酷的煎熬,才换取了在县志上几厘米长的位置,这让陈忠实产生了逆反式的怨念。田小娥的形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陈忠实脑海中浮现出来的。

  从1988年开始,陈忠实把妻子和长辈安置在城里,只身来到乡下的祖屋,潜心写作。四年的艰苦写作,每天陈忠实都要经受着各种人物在脑海中的较量,纠结的心情让陈忠实额头上的皱纹如同黄土高原上的沟壑一般深刻。

  白鹿原的最让我欣赏的地方在于它对人物的刻画,写书评也是凭着我对每一个人物的印象和感想而写的。每一个人物都值得一个文学系的学生写一篇长长的论文。

  最值得写的莫过于白嘉轩,但是这种重头的人物需要细细品味,他和其他几个重要的人物,比如我最欣赏的黑娃,最痛恨的白孝文,还有朱先生、鹿子霖等等放在最后,先写几个印象非常深刻又不如前面几个重要的人物。

  先写写白灵吧。这是一个起初我很喜欢的人物,只是读到后来反而觉得淡而无味,她的热情没有激起我的热情,却让我清醒地思考她的对与错。这个人物到最后没有给我留下太深印象,不过我很喜欢她的结局。并非我希望她死,而是我觉得这样一个结局更加引人深省,更突出这部作品的与众不同。白灵冲破这个古老的白鹿原的层层阻碍成为当时的先进分子,但是她最终不是死于苦苦冲破的古老传统束缚,不是死于敌人的打击,甚至不是死于难产、疾病,而是死于党内的肃反。也许她在与兆海的分歧中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但她却死于这条道路上无谓的斗争中。她所信奉的还没有被证明是正确的。她的命运留下许多思考,的胜利是否就说明它是正确的,她所苦苦挣扎冲破的古老传统所谓的封建束缚是否又一定是对的。历史留下并不是真相,而是人的记录。白灵最终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连她的儿子也在许多年后才发现她的故事,才发现她是他的母亲。白灵的命运,提供了认识时代新女性的一个新视角。她们能够打破最坚固的传统堡垒,能够抵住反动派的最强烈冲击,却怎么也挡不了自己人的疯狂。对某种主义的狂热信仰救不了她。不知道为啥,我在她狂热的死亡中更加怀念白鹿原上沉重而古老的传统,仿佛一辆马车缓缓地行在路上,稳固而可靠,行了千年不曾改变,也许那正确的信仰里缺少的就是原上的这种传统的特性,不变的沉缓有力,它有其存在的理由这种力量,不仅支撑着白鹿原,也支撑着整个古老的中国社会,剧烈的冲破这种力量,也破坏了这种平衡,狂热之后,带来的是重建社会的迷茫与混乱。古老中国的传统力量,不是社会阻碍,而是中国的支撑,不仅在过去,而且在现在,甚至在未来。对这种力量的思考,与白嘉轩紧紧联系在一起,也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多思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