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事内容方面比较张艺谋改编电影与小说原著的叙事

发布日期:2024-08-01    作者:新闻中心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张艺谋一直把文学看作是电影的母体,他的电影从文学中吸取题材、思想以及形式,改编电影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带有文学的烙印。

  本章主要从内容方面比较小说原著和改编电影的叙事,分别从叙事情节、叙事人物、叙事主题二方面展开分析。

  情节是电影和小说重要的叙事组成部分。经典叙事学家认为,情节不仅是作品中的事件,更是事件在结构上的安排,是事件在作品中根据自然时序和因果方式所呈现出的发展状态。

  情节是具有因果联系的事件在结构上的安排,它在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作品主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张艺谋大部分成功的影片是对小说的改编,他往往以小说为起点,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电影的艺术想象,通过你自己的导演意识以电影性来要求文学性。

  纵观本文选取的八部张艺谋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其情节方面都根据电影的艺术特征和导演的个人意识进行了调整,体现了张艺谋电影的特色。

  张艺谋对小说情节的借鉴,一方面表现为在整体上对小说“坚实”情节线索的抓取,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小说具体情节的“加减”法处理。

  ——【·电影对小说“坚实”情节线索的抓取·】——

  张艺谋电影对小说情节的改编首先体现在对小说“坚实”情节线索的抓取。何谓“坚实”?

  张艺谋在一次答记者问中曾说:“十几年前中国文学处在一个非常可爱的时期,很多小说家喻户晓,反响非常大,写得也很坚实。

  现在小说没人读,除了个别作家像王朔,一般不可能家喻户晓,而是鲜为人知......

  但我实在觉得现在的小说不太适合改编为电影,过去像《红高梁》、《老井》那些改编成电影的小说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而现在很多作家只写一种感觉。”

  在这段采访中,张艺谋用“坚实”这个词来形容他认为适合改编为电影的作品未免有点陌生化的感觉,但同时又很有趣。

  细读张艺谋这段话以及参考他改编的小说,不难发现,“坚实”的小说首先指小说有“坚实”的情节线索,也就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一般来说,一部有可读性的小说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因此这里“坚实”的情节线索.

  不仅指情节线索的完整,还指线索的起伏动人,能够打动人心,最起码要先打动张艺谋自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艺谋曾说:

  “选择文学作品我最注重心动的感觉......只要观众受到感动了,它就发挥作用了,无所谓什么题材,我看小说突然有心动的感觉,就触及它。”

  纵观张艺谋改编小说而来的电影,莫言的《红高梁》让张艺谋心动的是在红高梁之下反映出来的生命的狂欢.

  所以电影抓取了小说中“我”爷爷和“我”奶奶在高梁地里野合以及不顾世俗的眼光勇敢追求幸福的爱情线索;

  张艺谋说:“《妻妾成群》最打动我的是“旧瓶装新酒’,即年轻人写历史故事的不同他没有像通常的五四文学作品那样去写一个善良的人如何变得堕落.

  一个混沌的灵魂如何获得觉醒,从他的作品中,你看到的是像巴金的《家》、《春》《秋》那样的生活氛围.

  但苏童作品中有价值的是写出了人与人之间与生俱来的那种敌意,仇视,那种有意无意的自相损害和相互摧残。”

  电影中,大太太毓如吃斋念佛,逃避争端;二太太卓云捉奸三太太梅珊,害死了她;

  三太太梅珊偷情被抓而被处死;四太太颂莲在说出真相之后被陈佐千说成疯子,此后,陈家又迎来了第五房太太,女性的悲剧仍然在恶性循环着。

  电影借用这样一种故事情节,将封建男权制度对女性的压迫以及人性的恶劣以电影的方式直观呈现在观众面前,引人深思。

  对于小说《伏羲伏羲》,张艺谋说:“《菊豆》是一种表现压抑心态的东西,它感动我的是刘恒原作中对中国人毫不留情的批判和对中国人人性的入木三分的刻划。”

  所以电影保留了小说起伏动人的情节线索:杨天青和婶子王菊豆之间偷窥一一偷情一一的故事情节。

  电影《菊豆》尽管对小说有较多细节上的改动,如人物形象的设置、次要人物的减少。

  但是电影仍保留了原小说最核心的东西,即天青和婶子菊豆之间偷情的关系,这是电影对小说“坚实”情节线索的抓取,对小说的抓魂处理。

  电影是一门叙事艺术,电影要想吸引观众,不仅需要相应的视觉效果,也需要精彩的故事情节。

  电影需要传达一定的思想主题,而故事情节是与电影的主题相关联的,所以电影故事情节的选取对于每个导演都特别的重要,张艺谋对小说中完整、起伏动人情节线索的抓取,是为了电影主题。

  总的来说,张艺谋对于小说情节的处理是比较成功的,这种处理一方面使得他电影在情节方面更为“坚实”,另一方面也使得他电影的情节与主题相契合。

  ——【·电影对小说具体情节的“加减”法处理·】——

  由于电影和小说在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审美形态上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即使电影借鉴小说的故事情节,也不是对小说情节的照搬照抄,而是要根据电影的叙事目的进行一定的增删处理。

  张艺谋由小说改编而来的电影,在情节方面,不仅表现为对小说“坚实”情节线索的抓取,还表现在对小说具体情节的“加减”法处理。

  即张艺谋根据电影的主题以及电影的艺术原则,对小说情节进行一定的删减与增改。

  小说《陆犯焉识》的故事时间从 20 世纪20 年代到 20 世纪90年代跨越 70个年代,故事记载了在这段历史时期内以陆焉识为代表的人们的生活状况。

  电影《归来》只借用了小说中的小部分人物和电影最后部分的内容。电影主要介绍了冯婉喻和陆焉识等待与守护之间的爱恋.

  小说中陆焉识的留学生活、大学执教生活以及在西北劳改场的罪犯生活电影分毫未现。

  而小说中恩娘、韩念痕、冯子烨等在陆焉识各个生活阶段出现的人物电影也予以省略。

  电影《归来》淡化了时代背景,省略了陆焉识辗转于国外、国内,意气风发和身陷图圈的各种生活状态,仅仅选择了小说最后一部分陆焉识从劳改场逃跑后与冯婉瑜相见的场面。

  电影通过陆焉识想方设法唤起婉瑜的记忆和婉瑜不认识眼前真正的焉识,而每个月五号去火车站接她记忆中的焉识回来这一矛盾的情节来表现陆焉识和冯婉喻的彼此守护。

  由此可知,电影对小说的情节做了大刀阔斧的“减”法处理。同时电影也对小说的情节做了“加”法处理,电影对小说情节的“加”法处理大多数表现在电影的场景和细节方面。

  小说中很少提及的火车站成了电影中重要的场景。电影开始的前 20 分钟里就出现了陆识逃跑回来,和冯婉瑜约在火车站见面,火车站是电影中重要的场景。

  因为在这里,陆焉识再次被抓,冯婉瑜也受伤失忆,而冯婉瑜对陆焉识的记忆也永远地停留在了火车站的这一次相遇。

  当陆焉识回来后,她不认识陆焉识,只记得陆焉识的信里说着五号去火车站接他。

  所以冯婉瑜每月五号都去火车站接陆焉识,这一重复性的叙事也使火车站成为电影中出现频繁且见证陆焉识和冯婉瑜爱情的重要场景。

  另外,电影也增加了丹丹跳芭蕾舞和陆焉识给冯婉瑜念信的场景,丹丹跳芭蕾舞这一场景的增加是为了服务电影的情节发展。

  因为丹丹爱跳芭蕾舞,也一直希望能跳主角吴清华,所以当她的父亲陆焉识逃跑回来破坏了她的主角梦时,她憎恨自己的父亲从而告了密,也是因丹丹的告密使陆焉识再次被抓从而有了接下来的故事情节。

  小说中冯婉瑜也保留了陆焉识很多信,而且视若珍宝,但没陆焉识给冯婉瑜念信的情节。

  同时电影在细节方面也增加了描写如陆焉识逃跑回来敲门时冯婉瑜内心的隐忍与痛苦,陆焉识为冯婉瑜弹奏《渔光曲》时两人无声的情绪表演等等。

  从电影的创作规律上来说,电影对小说的情节“加减”法处理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首先,从时间上来看,读者阅读一篇小说的时间是不受限制的,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不用考虑读者阅读作品所用多长时间。

  因为观众观看电影,是统一在一段时间内在封闭的场所电影院一次性地观看电影 (这里忽略线下电影的观看),而如果电影放映时间过长,观众就会感到疲倦。

  因此,考虑到观众的观看心理以及电影的商业经济价值,电影需要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讲述一个完整而又吸引人的故事。

  而这就需要电影在情节安排方面,要紧凑而有冲击力,有起有伏,有缓有疾,跟情节线索联系不紧密的故事,适当时候要予以改编和舍弃。

  其次,电影是一种造型艺术,不管是人物、情节还是环境都是通过图像造型直接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对于小说原著中不适合直接以造型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故事情节,电影要予以改编。

  [3] 李丽芳,张永刚.影视艺术鉴赏[M].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颠覆传统观点:西湖大学蒋敏团队发现,母亲年龄较大可防止线粒体基因突变向后代传递

  潘展乐获100米自由泳冠军并破世界纪录,浙江贺电定调:打破欧美长期垄断!

  牛弹琴:以色列杀了最想杀的敌人 伊朗让全世界看笑线岁女子放弃北漂住养老院:在京工作11年 父母已去世

  牛弹琴:以色列杀了最想杀的敌人 伊朗让全世界看笑线岁女子放弃北漂住养老院:在京工作11年 父母已去世

  消息指 SK 海力士加速 NAND 研发,400+ 层闪存明年末量产就绪

  曜越推出钢影 透S240 M-ATX 机箱:无立柱 270° 全景透视,13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