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激活“新”商业

发布日期:2024-07-04    作者:企业资讯

  热闹时尚的呼和浩特首家文旅城、精美绝伦的莫尼山非遗小镇非遗展示、独具特色的“端午雅集”国风街景NPC互动演绎……在风景迷人的夏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如约而至,在呼和浩特,非遗已远离昔日“高冷”的形象,带着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走入公共空间、走入社会化媒体、走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把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作为推进经济高水平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有效提升城市文化能级、提高首府旅游文化内涵,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推出文化旅游精品,打造文化旅游品牌,让文化“血脉”更畅通,让文化建设有形有感,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散发出令人向往的精神气质。

  北疆文化是内蒙古大地上各种优秀文化的系统集成,是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置身呼和浩特,在这一点上有深刻的体验。

  6月8日,区莫尼山非遗小镇举行了以“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为主题的非遗传承展示活动。活动类型丰富多彩,集非遗成果展示、端午节民俗活动、非遗文化传播活动于一体,让游客深入体验非遗的万千“新”气象。艾草香囊、手编珠花、绒花……端午妙集上,民间艺人的巧手、浑然天成的非遗作品,仿佛让人走进了古风雅集。“这些手工艺品真是太精美了,每一件都是匠心独运的作品。”游客们纷纷赞叹道。

  据了解,莫尼山非遗小镇在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共推出30余项非遗体验项目,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游客能够直接进行制作体验。同时,由内蒙古牟尼乌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历时三年打造的山体实景剧《莫尼山礼赞》也在端午期间进行了首演,该剧依托莫尼山非遗小镇“白道”历史人文遗存以及大青山红色历史精心挖掘改编而成,主要展示生活在这里的各族儿女共同谱写民族团结,和合共荣的赞歌的人物群像故事。“我们一家上午就来了,不仅体验了非遗项目,还观看了实景演出,感觉特别好。非遗小镇融合了民俗体验、知识科普,是个很值得来的地方。”来自北京的游客王兆瑞说。

  “一直以来,我们积极探索重文化、重体验、重趣味的‘北疆文化’‘研学+’发展模式,打造研学基地,推出结合北疆文化的农事体验、森林体验、科学观察、野外生存等多种研学产品。莫尼山非遗小镇作为众创空间,对多个非遗项目进行孵化,在带动年轻的非遗传承人就业的同时,通过丰富业态打造,为更多乡村非遗传承人提供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莫尼山非遗小镇营销部经理郝宁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呼和浩特市还依托主题街区、民俗风情、自然资源等相关要素,优化文化旅游服务产品供给,积极发动各旗县区、各文旅企业组织策划开展了120余项文旅活动,全面引流集聚人气,通过丰富多彩的文旅融合活动,充分挖掘特色资源,以文化为吸引、以旅游带人流、以商业促消费。

  端午节假期,玉泉区塞上老街区块人气持续火爆。夜幕降临,清爽宜人的微风带来夏日韵味。走进“三个香皮匠皮艺馆”,蒙古族皮雕传承人杭奈日斯嘎正忙着帮顾客挑选中意的饰品。“我在这里开店有几年了,这里可以集中向游客展示我们的非遗产品和技艺,让非遗产品得到更多人的认识和青睐,也让我们的产品有了更好的销路。”杭奈日斯嘎介绍说。在店里,能够正常的看到很多小巧精美的蒙古族皮雕挂饰,造型有中华龙、小马鞍、蒙古包等,比起大幅的皮雕作品,这些小玩意儿非常受消费者喜爱。“今年是龙年,我属龙,看到中华龙的形象在蒙古族皮雕上展示,并且能做成小皮画、挂饰等等,我觉得特别有创意,精美又大气。”游客林先生说。

  像这样能让游客感受到文化交融之美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在塞上老街还有不少,比如非常受女性消费者青睐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蒙古族金银器錾刻技艺,这项技艺制作的饰品分布在塞上老街的多个银饰店,通过一件件原创的银饰,可以感觉到民族风与各种文化之间的交融。一位从厦门来的游客李女士说:“你看,就像这条项链,就是银珠子结合着珍珠,既有蒙古族的豪迈又有南方的秀气;这款手链,用蒙古族常用的银珠子和绿松石,加了莲子、荷叶这些南方常见的植物的银饰造型,这种搭配一看就是在内蒙古才能有的,不仅有美好的寓意,还觉得有种文化碰撞、交流的感觉,我十分喜爱。”

  “近年来,玉泉区打造了‘音乐+旅游’‘演艺+旅游’‘非遗+旅游’‘体育+旅游’‘教科+旅游’等多种模式,众多景区和文旅相关企业紧跟文旅消费升级新趋势,打造文旅新产品、新业态、新供给,满足公众高品质、多样化的出游需求。”玉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田金有表示,下一步,玉泉区将发挥联动作用,深挖文化内涵,提升服务品质,努力将塞上老街区块打造成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为主的特色游憩产品。同时,要逐步提高景区品牌形象,营造良好旅游环境,促进塞上老街文化休闲街区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立足自身文化旅游资源,满足游客多元需求,围绕“食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带动全产业链发展,释放城市消费潜能。与此同时,强劲的经济支撑,良好的政策支持,也为文旅消费提供了充足底气。全市各大旅游景区、露营地相继推出优惠减免政策,与美团联合推出呼和浩特美食打卡地图、“美好生活在青城”文旅惠民消费场景,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我市文旅市场活力,打造文旅消费增长点,引领游客共享美好夏日时光。

  天高云淡、绿草如茵,旅游旺季马上就要来临。6月2日,呼和浩特首家文旅城在民族商城真正开始启动。连日来,文旅城内的非遗生活体验馆、昆虫馆、博物馆布展,手工工坊等文旅新业态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往,大家在参观和互动体验中,感受非遗、民俗的独特吸引力。

  “以为是进了非遗馆,饱览了艺术大餐。”市民左先生说。不过,让市民惊艳的不只是这些展览,民族商城文旅城同时还打造了“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民族商场展销中心”“内蒙古消费帮扶馆”“民族商场非遗生活体验馆”“文学艺术品收藏展”“城市露营地”等文旅项目,旨在将传统商业与文化旅游、非遗体验相结合,深入挖掘历史背景和文化和旅游资源,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实现引流。同时,通过聚拢资源,展览展销我区12个盟市地方特色产品,深入挖掘内蒙古农畜产品文化内涵,让优质农畜产品走出草原,逐步扩大农业品牌市场影响力,扩大文化旅游融合效应,将区域特色、民俗特色文化内涵融入农产品品牌文化建设中。

  “我们经过前期一个多月的积极筹备,通过整合绿色生态文化,内蒙古优质农畜牧产品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特色产品,进一步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层次地融合。将民间传统文化、商业运营和娱乐元素融为一体,让百年老店焕发新风采,让‘老字号’焕发新的生命力。同时带动更多的社会大众能进一步探索非遗项目、文化艺术展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以及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为非遗传承人和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市场渠道。”内蒙古民族商场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民族商场今后将持续举办“民族城市记忆”“民族商贸文化”等系列文化活动,展示展演内蒙古区域传统音乐、舞蹈,互动体验非遗技艺,让内蒙古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坚守、传承、创新,让慢慢的变多的非遗项目、非遗文化、非遗研学、文旅项目商业性转化在这样的平台上得到蓬勃发展。

  灿如星海的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让人着迷,非遗文化与旅游、商业结合的发展路子,也让民间传统文化以更有生命力的形式进行着传承。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会长贾宏伟表示:“非遗是凝聚中华各民族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推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福祉的重要资源。通过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宣传、传播、文旅融合等活动,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民间传统文化,进一步增进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凡标注明确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照法律来追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标注明确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大众点评2024年“必吃榜”发布:新增58座美食城市 呼和浩特景德镇等首次发榜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因“绿”而美 因“绿”而兴——探访马鞍山村蝶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