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言无忌”见面会 苏童珠海签售见面会全程回顾

发布日期:2024-05-26    作者:新闻中心

  苏童说这是他第三次来珠海,之前和余华、格非一起去过情侣路,第二次则是去年12月份北师珠15周年校庆的时候。对于北师珠,苏童说除了对学校的气派格局感到震撼外,更喜欢的是学生的单纯和对文学的恭敬。

  苏童还提到他最初的梦想就是成为作家。80年代正是文学的黄金时代,是全民小说的时代,也孕育出了他们这一批优秀的作家。

  活动中,主持人提到网络上对苏童评价的几个关键词,看看苏童都是如何回应的?

  苏童认为很多作家所写的女性都是被“物化”了的,而他所写的女性更真实。当中有很多灵感都来源于母亲以及如同“居委会”一样的家庭,那些家长里短给予了他很多素材,而这也是为何他描述的女性形象如此贴切的原因。

  苏童表明了自己的笔名背后就是“乡土”,童是他原本的姓氏,苏是代表故乡“苏州”。他认为作家写作是总要回归到童年的,而“乡土”就是指从小生活的那块区域,可能只有大约八百平方米,但它延伸出来的回忆和故事是无限的,足够他写一辈子。

  苏童认为作家写作的第一个阶段是很青涩的、单纯的,随后才慢慢地练就自己的文字风格。他说自己当初是抱有一点叛逆的心态,想着要打破什么的精神暗示,才写下了那些名作。

  家喻户晓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红粉》就是根据苏童的作品《妻妾成群》以及《红粉》改编的。对于作品影视化,苏童怎么讲?

  苏童感觉自己很幸运,因自己写的东西能放到荧幕上被全世界看到。他很欣赏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他认为这是成功的改编;而《红粉》基本和原著保持一致,也是20年后回看都觉得无可挑剔的作品。

  苏童还说他不主张作者与电影“卷入太深”。小说变成电影后就是导演的作品了,电影对他来说只能算是“亲戚”。

  文学越来越“碎片式”,已是如今的时代趋势。对这种快餐文化,苏童怎么说?

  苏童说自己能接受这种碎片式阅读。阅读并不全是都要营养、深刻的,读一读让自己轻松愉快的读物也能的。不过他觉得现在自己对读物越来越挑剔了,有时候看一些媒体推荐的读物后会感到失望。

  其中,一位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询问苏童对作品改编成电影的看法,演员的形象气质与小说人物的吻合程度的问题。

  苏童表示他对电影剧本不会过多介入,对人物的感觉是有的,并且表明了自己喜欢《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二姨太和三姨太的表演。